东南大学南华彝绣研究中心联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共同发布《南华共识》

发布者:田清发布时间:2024-08-05浏览次数:194

在2024年7月28日至30日举行的“南华彝绣与乡村振兴”高峰论坛暨高校手拉手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中,《南华共识》正式发布。

《南华共识》由东南大学南华彝绣研究中心和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艺术乡建专业委员会(筹)作为主要牵头单位,收集整理了人类学、民族学、艺术学、美术学、设计学、戏剧学、舞蹈学等多学科专家学者的力量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实践经验,总结南华彝绣产业和乡村振兴建设成效,擘画中国式现代化创新路径。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东南大学南华彝绣研究中心主任赵天为主持本次论坛

该《共识》汇聚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以及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等16所高校和研究单位的近40位专家学者的共同智慧,从发展理念、传承创新、资源整合、人群动向、跨界联合、科技赋能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等多方面,阐述了艺术乡建与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模式,发出了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强音”。

与会专家学者共话南华发展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东南大学南华彝绣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南华共识》执笔人方李莉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高校不仅是教育中心,还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重要策源地,中国艺术人类学会集聚各方各校力量,担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使命,探索和研究如何通过艺术促进人文发展、实现科技与艺术的跨界融合,以新质生产力开拓国际市场,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贡献高校智慧和力量。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方李莉发布《南华共识》

《南华共识》全文如下:

南华共识

 

为期三天的南华彝绣与乡村振兴峰论坛活动是一次“手拉手”共促南华乡村振兴,推进彝绣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峰论坛。这里“手拉手”的概念,是不同学科的手拉手,不同高校的“手拉手”,高校与当地政府的“手拉手”,还有学者们与当地彝绣艺人的“手拉手”。经过考察和探讨,与会专家学者形成了如下六个共识:

一、以整体性、反思性、关联性为前提,促进彝绣发展与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其包含了本土性的历史、生态、文化与经济,它们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性。彝绣作为南华乡村振兴的文化部分,具有“有形、可感、有效”的显著优势。它不仅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还有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是四位一体的。如果不能深刻领会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就不能领会其生态价值。所有的地方性知识都具有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生态智慧,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文化产业才具有当代文化意义与可持续发展性。

二、将彝绣的溯源纳入到中华文明的共同体研究之中

我们不能仅仅把彝绣看成可以提取审美价值的纹饰和技艺,还要认识到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早在秦汉时期,它就被作为西南服饰的一部分,被纳入儒家文化经典《礼记》之中,被纳入中华文明的共同体之中。要追根溯源讲清楚彝绣的历史以及隐含在其中的文化意义,将其纳入本土的文化自觉体系之中,从而找到文化自信,并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复兴。还应将它的文化历史放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来进行讲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力支撑。

三、以乡村生态与文化遗产为资源,讲好扎根本土的传统故事

一定要意识到本土文化知识与本体生态知识、民间智慧是一体的,它们连接着生态资源与遗产资源,将生态资源与遗产资源结合在一起,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作为学者要在这些方面多发力。南华不仅是彝绣之乡,还是野生菌之乡,将这两者相融互动,进行文旅深度融合,是未来可思考的方向。

四、以后农业社会为依托,关注逆城市化的先锋人群

在后农业社会语境中,先锋人群是受过现代教育,包括在城市经历过现代化洗礼的乡民。当下中国正在面临先锋人群从城市流向小城镇和乡村的趋势,这些人群是乡村振兴的最重要的力量。一方面是其主动的流动,另一方面需要乡村建立接纳这些群体的空间和产业。彝绣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产业之一,许多绣娘都曾在沿海和内地城市一带打工,现在回乡从艺,这是这个时代产业重组和劳动力转移的一个趋势。对此,要认真关注,为先锋人群的到来提前做好准备。

五、以新质生产力为背景,关注数字化的乡村未来

当下中国的高铁、高速公路与互联网相结合带动了乡村的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许多乡村运用数字化发展模式形成淘宝村,并利用网络直播、小红书、网红培训等,形成原创性品牌,形成涓滴效益。应该重新恢复乡土社会、城乡互动、农工相哺等后农业经济模式,并用艺术化、创意化、场景化、情感化、共情化等概念激活地方知识和地方性经济,同时在云空间传播中华文化符号,打造新中式生活方式,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六、以跨界联合为助力,创建“多层面”“手拉手”“心连心”的新型共同体

在未来的发展中要进一步加强各个方面的手拉手活动:

1. 进一步推进校际的手拉手。本次峰会一共有14个高校的代表参与,未来可以将更多高校纳入。

2. 进一步加强学科之间的手拉手。本次峰会有人类学、民族学、艺术学、美术学、设计学、戏剧学、舞蹈学等多学科方面的学者参与,未来可以将更多学科背景的学者纳入。

3. 进一步加强学者与政府之间的手拉手。本次峰会得到了南华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

4. 进一步推进学者与民众之间的手拉手。本次峰会与绣娘之间进行了交流,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化。

5. 要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的共同体意识,应明确意识到,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不仅是教育中心,还是生产力发展中心,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部分之一。

 

执笔人:方李莉教授(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东南大学南华彝绣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


与会专家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