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孟凡行
教授
联系方式
地址: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艺术学院
电话:13602170972
邮箱:1822435558@qq.com
个人简介
孟凡行,博士,山东寿光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国家级智库)主任助理、研究员,东南大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江苏省社科优青人才,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人类学与文化遗产学、视觉形象与民族认同、民俗艺术与乡村发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项,出版《乡民行动的物质呈现:一个关中村落的时空结构、日常生活与文化遗产(1930-2010)》(独著,2019)、《器具:技艺与日常生活——贵州六枝梭戛苗族文化研究》(独著,2015)、《陇戛寨人的生活变迁——梭戛生态博物馆研究》(合著,2010)等专著3部,在《思想战线》《学术研究》《民族艺术》《民俗研究》《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年报》等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全文转载。2015年获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费孝通艺术人类学”奖。
研究方向

艺术人类学与文化遗产学、视觉形象与民族认同、民俗艺术与乡村发展


学历背景

2000年—2004年,西安美术学院 美术史论系,美术史论专业(民间工艺方向),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5年—200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学系,艺术学专业(艺术人类学方向),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8年—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民俗学专业(文化遗产学方向),获法学博士学位。


科研成果

代表性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器物、手工艺遗产与关中文化研究”(批准号:14CG125)。

2.国家社科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课题“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批准号:21VMZ019)

3.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项目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研究批准号:19ZD01)子课题中华传统艺术当代传承的实践体系研究

代表性专著

1.《乡民行动的物质呈现:一个关中村落的时空结构、日常生活与文化遗产》(独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

2.《器具:技艺与日常生活——贵州六枝梭戛苗族文化研究》(独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

近五年代表性论文

1.《复杂实践的简单理论化——农民画研究批判》,《学术研究》,2020年第5期。

2.《艺术人类学的基本问题与学科发展新方向》,《思想战线》,2019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年11月9日全文转载。

3.《灵韵的发生:本雅明艺术理论新探》,《民族艺术》,2019年第1期。

4.《民具的概念与民具志的基本框架和研究路径》,《贵州社会科学》,2018年第11期。

5.《地方性、地方感与艺术民族志创新》,《思想战线》,2018年第1期。

6.《手工艺共同体的理论、意义及问题——以陕西凤翔泥塑村为中心的讨论》,《民族艺术》,2018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201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7.《物质关系和物质文化的四层结构》,《民俗研究》,2017年第4期。中国民俗学网2019年8月5日全文转载。

8.《关中乡村院落建筑与民俗空间——以周至县G村为中心的考察》,《民间文化论坛》,201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17年第11期全文转载。

9.艺术的界限及其跨越:一个基于物及物性的探讨 ——兼论中国艺术研究的缺层》,民族艺术》20172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艺术学理论》2017年第5期全文转载。

10.《立体结构和行动实践:费孝通差序格局理论新解》,《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获奖情况

2020年,获东南大学东大智能奖教金。

2019年,获东南大学日照钢铁奖教金。

2015年,获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费孝通艺术人类学奖”。

2010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学术创新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