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周星:《艺术让精神更空灵沉静》——“东南艺术·至善讲坛”第二讲纪要

发布者:许继峰发布时间:2020-07-17浏览次数:730


2020714日上午,东南艺术·至善讲坛高端学术讲座第二期顺利开讲。本期主讲嘉宾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重点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传媒与艺术实验中心主任周星教授,讲座题目是《艺术让精神更空灵沉静》。受疫情影响,本次讲座仍为线上进行。大家相聚云端,学术热情高涨,对此次讲座充满期待。

  

/var/folders/bc/wkv8lv_14pn2d845nz6hjbpc0000gn/T/com.microsoft.Word/WebArchiveCopyPasteTempFiles/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讲座开始前场面就已十分火热

  

[ 开 场 介 绍 ]


首先,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至善讲坛主持人龙迪勇教授,简要介绍了周星教授的研究背景和学术兼职情况。作为国内知名学者,周星教授在影视史论、影视文化传播、艺术批评、艺术教育理论等多个研究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并先后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第5-6届成员、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等一系列重要学术机构职位,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是一位有真学问的大学者。

  

/var/folders/bc/wkv8lv_14pn2d845nz6hjbpc0000gn/T/com.microsoft.Word/WebArchiveCopyPasteTempFiles/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接着,龙老师就此次讲座题目谈了自己的理解。在一个喧嚣聒噪、功利至上的时代,学术究竟有何用,似乎成为人文学者常谈的一个话题。人文社科的学术功用毋庸置疑,法国年鉴学派的一代宗师马克·布洛赫当年为了回答儿子历史有什么用的问题,专门写出著作《为历史学辩护》(《历史学家的技艺》)对历史学功用进行阐释。同样的,艺术研究或艺术创作的功用同样值得我们艺术学人思考,艺术虽然饥不能果腹、寒不能当衣,但正如周老师本次讲座的中心论题,艺术可以让人生更精彩、精神更空灵沉静。下面,让我们跟随周老师来一场美学漫步,一起沉浸到艺术的美妙世界中,去寻觅诗意的人生。

  

[ 讲 座 内 容 ]


随后,讲座正式开始。周星教授对此次受邀讲座表示感谢,并对龙迪勇教授的学术功用艺术功用的主题解读表示认同。他首先对讲座题目加以阐释艺术让精神更空灵沉静这一命题并不是一个纯粹学术性的命题,而是一种带着诗意的、感性的艺术命题,是在其之前两次讲座《艺术使人成为其人》、《艺术让人性内心更丰盈》基础上的进一步思考,都是关乎艺术之于人的本质的诗意性漫步。周老师以宁夏文旅广告语让我们去宁夏,给心灵放个假、凌子枫导演的电影《边城》、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以及孔子的《论语·先进篇》为例,强调艺术是无功利的欣赏,能给予人审美精神的触发和审美情感的升华。

  

/var/folders/bc/wkv8lv_14pn2d845nz6hjbpc0000gn/T/com.microsoft.Word/WebArchiveCopyPasteTempFiles/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然后,周老师对空灵概念进行了解读。空灵是基于东方立场和东方认知的一种想象性的心胸的状态,包括排遣、放空和虚空之中的丰满,与天人合一、意境等东方价值观相一致。空灵沉静的艺术感是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语),在柳宗元的《江雪》、王维的《山居秋暝》中,都体现出了空灵的艺术妙境和纯粹安宁的审美趣味。但遗憾的是,当下人的真实生活和真实感知与空灵审美是脱节的。周老师强调,艺术是一种专注的审美,专注意味着必须让灵魂在静观中去感知和体味艺术对象,从而体味到创作者的专注境界。

讲座的第三部分内容是艺术如何让人空灵。正如张艺谋的电影《归来》里的音乐、光影、画面设置给观众以空灵之感,柴可夫斯基的乐章《如歌的行板》让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情动于衷、感怀流泪,建国70周年献礼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相遇片段,男女主角之间的相顾无言胜有言。艺术本身是一种超越物质自然而存在的精神情感,艺术的创造必须有纯真的心灵、纯真的思维和凝聚的心态。也唯有如此,才能在艺术作品的空灵氛围中,感知到艺术审美境界的空灵。

之后是对于人和艺术的关系的探讨。对艺术而言,只为私情而宣泄自然无法被感知;对人而言,没有艺术感受的常识、没有心灵需要的渴望,自然也不解风情。周星教授以贝多芬耳聋后创作的《第九交响曲》的感知为例,强调追求趋向于艺术性人生的重要性,即艺术让人成为其人,这个人是一个丰满的人、有情感的人、善良为先的人。

/var/folders/bc/wkv8lv_14pn2d845nz6hjbpc0000gn/T/com.microsoft.Word/WebArchiveCopyPasteTempFiles/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接着,周老师对静观审美与流观审美进行了区分,探讨了现代人的艺术审美和传统艺术审美的差异性。传统的审美即静观审美,是在排空杂念的基础上对于美的要义内涵的吸纳,是悠然自得的一种空灵的情感升华。如王菲的歌曲《传奇》无论是在歌词、旋律、技巧还是其空灵嗓音,都给听众带来一种精神灵魂的放空和纯净空灵的情感升华。而网络时代的审美被称为流观审美,是在一种视觉年代所触发的急促的、多样的、叠加的各种艺术的表现样式的综合,通过第一时间的喧闹而吸引大众眼球,让人们在眼花缭乱中被迫选择和接受。当下很多喧闹的娱乐节目,把艺术从一种个人感知的审美变成一种大众娱乐,从而丢掉了艺术让人慢慢欣赏感知的味道。

  

/var/folders/bc/wkv8lv_14pn2d845nz6hjbpc0000gn/T/com.microsoft.Word/WebArchiveCopyPasteTempFiles/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最后,周老师总结,空灵是艺术的一种极大的品质,而艺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审美。静观审美作为艺术审美的本质,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其光芒,艺术让人的精神世界进入凝视、凝听、凝神的三凝状态,从而实现沉静、沉湎、沉入的三沉境地。

  

/var/folders/bc/wkv8lv_14pn2d845nz6hjbpc0000gn/T/com.microsoft.Word/WebArchiveCopyPasteTempFiles/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 互 动 环 节 ]


Q中山大学哲学系郭老师:艺术与哲学、宗教三者间的关系,或者说艺术的空灵与老子的无、惠能禅宗的顿悟是什么关系?

A周教授回答:哲学是世界公认的引领性学科,哲学是一种对于人、社会及宇宙的理性的把握,因而具有形而上的指导作用。而艺术是一种以情感作为体现机制的、试图制造出超越于世俗的感性的东西。艺术在思辨上与哲学相通,需要美学或哲学引领,艺术审美要上升到哲学美学高度。此外,艺术的高妙之处还在于可以与科学并驾齐驱。

Q俢兰(网名)老师:如何理解蔡元培先生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

A周教授回答:如果以人为基点,从宗教作为灵魂和精神的依托这方面来看,艺术与宗教有很多相似性。面对社会上的磨难和不可解的问题,艺术和宗教是相通的,两者可以互相替代,为人提供精神和情感上的抚慰。

  

[ 讲 座 总 结 ]

         

讲座最后,龙迪勇教授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周星教授用了整整两个小时进行了一场充满诗意的、富有艺术感的、带有深刻个人体悟的演讲。讲座内容触发了大家的很多思绪、思考以及对诗和远方的进一步向往。尽管今年因为疫情,情况特殊,但不管如何,心中要有对远方的向往、对诗意的追求以及对思想的憧憬,不能为了学术和外在目的而把人的丰富性、心灵的诗意遮蔽了。周星教授的讲座涉及到艺术的方方面面,讲座内容充满了思想洞见。但周老师讲座思想的呈现不是抽象的、学究式的,而是采取了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所主张的散步式审美方式,结合各种艺术门类和自己的思考,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再次感谢周教授带领我们进行的这场艺术漫步,也祝大家在取得学术成就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诗和远方,因为这是我们永远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