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教师风采——凌继尧教授

发布者:史千南发布时间:2012-05-20浏览次数:7953

                              凌继尧——艺术理论系教授、博导


凌继尧,男,1945年生,江苏南通人。

  学历情况:
         1967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1981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专业美学,导师朱光潜。1986年8月-1987年9月在莫斯科大学当高访学者,指导教师是莫斯科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主任、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研究室主任奥夫襄尼科夫,奥夫襄尼科夫曾是卢卡契的研究生。1998年9月-1999年5月在莫斯科师范大学当高访学者。

  工作经历:
        1981—1994年在南京大学工作,1986年被破格评为副教授,1992年2月被评为教授,同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南京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
        1994-2006年在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工作,曾任人文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2006年9月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成立,转入艺术学院。2003年8月-2004年2月任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艺术学分委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评审组成员,《艺术学》丛刊编委会主任,江苏省政协委员。

  研究方向:
        1、美学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从事美学的研究和翻译,先后有7本译著出版,它们是《审美价值的本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1985年重印),《现实中和艺术中的审美》(合译,三联书店1985年版),《美学和系统方法》(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版),《艺术形态学》(合译,三联书店1986年版),《美学:问题和争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卡冈美学教程》(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生活,创作,人——艺术活动的功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早期出版的美学著作有:《苏联当代美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科学技术之光》(合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该书以《科技美学》为名由台湾高等教育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艺术殿堂的建构》(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美学和文化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现代外国美学教程》(合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其中,《苏联当代美学》和《美学和文化学》先后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
        与此同时,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读书》、《国外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了一批文章,特别是在《哲学动态》1987年第1、2、3、、4、5、7期连续发表了有关外国美学的文章。
        近年内出版的美学著作有:《西方美学艺术学撷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美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2006年9月第8次印刷,繁体字本由台湾五南出版社于2006年11月出版),《西方美学史》(55.5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2006年1月重印,2005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古希腊罗马至中世纪美学》(合著,61.6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这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卷本的《西方美学史》的第1卷),主编《美学与艺术鉴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2003年重印);译著有:《审美价值的本质》(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艺术学
        在艺术学方向主要从事艺术学原理和西方艺术批评史的研究,曾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委托,负责撰写江苏省一级学科艺术学(含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8个二级学科)“十五”期间研究情况和“十一五”规划项目建议。
        在《艺术学》丛刊第1卷第1、3、4辑(学林出版社2004年5月、2005年3月、2005年4月)连续发表长文《艺术学的诞生》、《20世纪我国的艺术功能研究》、《20世纪我国的艺术创作论》,每篇论文2万字左右。作者提出,艺术学、门类艺术学(美术学、音乐学等)和美学都研究艺术,它们的区别在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差异,并对此作了论证。
        艺术批评的论文有:《浪漫主义艺术批评中的若干片段》(《东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浪漫主义艺术批评的若干特征》(《艺术学》丛刊第2卷第1辑,学林出版社2006年1月)等。作者认为,艺术批评作为一门学科,在西方成熟于18世纪。艺术批评不同于艺术理论,前者主要是对当下艺术(在历史上则是对批评家同时代的艺术)的批评,后者主要是对艺术遗产的研究。艺术批评更具有主观性和评价性,艺术理论更具有客观性和认识性。从这种观点看,我国现有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实质上不是文学批评史,而只是文学理论史。

        3、设计艺术学
        在这个方向作者的著作是《艺术设计学》(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005年2月第4次印刷,2006年第2版)和《艺术设计十五讲》(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作者的主要观点是,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经历了三种经济形态:农业经济形态,工业经济形态,大审美经济形态。大审美经济形态萌动于20世纪70年代,崛起于21世纪。大审美经济的发展有赖于政府的引导,科技的支撑和企业的决策,但是,艺术设计师是大审美经济的具体操作者和实施者。大审美经济对艺术设计教育和艺术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自2004年10月以来,作者曾应邀到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河北大学、深圳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山西师范大学、江苏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大连大学、西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济南大学、常州工学院、九江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等院校作关于美学、艺术学和艺术设计的讲座。
        2005年11月17-19日应邀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工业设计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大审美经济形态下的艺术设计教育》,该发言刊登在《装饰》杂志2006年第8期上。
        此外,是《犹太百科全书》两主编之一,该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1998年重印。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以色列等国的报刊、电视台发表了书评或报道。

  主讲课程:
        本科生(包括在南京大学):美学,西方美学史,美学与艺术鉴赏。
        研究生:艺术美学,科技美学,艺术设计学。
        博士生:美学原理专题,艺术原理专题。

  科研项目:
        21世纪以来省部级以上的项目有: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经济审美化现状及对策研究”(2006年立项,批准号:06AZX005)。
        2、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高校普通艺术教育研究”(2003年立项,批准号:DLB030370。已经完成,2006年6月准予结题,结题证号:0306)。
        3、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美学史(4卷本)”(2001年立项,批准号:01BZX046,本人承担的第1卷已经完成并出版)。

  论文论著见研究方向

  获奖情况:
        省部级以上的奖项有:
        1、《苏联当代美学》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美学与文化学》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艺术设计学》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4、《西方美学史》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