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新视线:第二届当代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暨研讨会在南京美术馆举行

发布者:王廷信发布时间:2019-01-02浏览次数:1325

201911日,“艺术新视线:第二届当代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暨研讨会”在南京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与研讨会由我院与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南京美术馆、《建筑与文化》杂志社承办。研讨会由王廷信院长主持,南京市文联副巡视员王维平、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金凯生致辞。参展的艺术家和参加研讨的评论家分别发言。

“艺术新视线”是由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与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建筑与文化》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一个艺术评论栏目,迄今已持续4年时光。“艺术新视线”把专评、访谈和艺术作品的发表相结合,每期利用6个版面介绍一位艺术家,每两年对所介绍的艺术家做一次展览和研讨。

本次展览展出了近两年“艺术新视线”栏目所推出的各位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有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刘宗超、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崔建聪、《语文报》书法版主编吴殿魁、深圳大学设计学院教授黄永健、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郭大兴、江苏省青年设计师孙升的作品。此外,为了丰富展览内容、活跃展览形式,创造新的接触面,增进大家的理解与交流,我院顾伟玺教授、张乾元教授、程万里副教授、宋备讲师、薛杨讲师受邀参展。展览作品涵盖书法、国画、油画、设计等艺术门类。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衡正安、南京市美术家协会原秘书长方澄清、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毛敏、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程波涛、我院教授甘锋、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副教授杨祥民对参展艺术家的作品做了点评。

王廷信院长指出,“艺术新视线”是近年来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与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联合打造的一个品牌性评论和展览活动,旨在以新的目光观察艺术创作的动态,增强艺术理论研究对艺术创作实践的关注力度。本栏目与展览所观察的艺术家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大多数艺术家均非专业艺术创作机构的专职创作人员;二是所有艺术家均有较深的学养。第一个特点是想观察艺术与生活、与个人兴趣之间的关联,思考艺术的社会功能;第二个特点是在把学养与艺术创作链接起来,思考学养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联。

就第一个特点而言,“艺术新视线”所观察的向度是艺术创作的自觉特点。一位从事诸如艺术教学、艺术管理、艺术编辑出版甚或与艺术无关的工作,而非专职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是怎样以超功力的态度,把艺术创作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个人兴趣有机结合在一起,让艺术呈现出一种独特面貌。这些非专职创作人员,或者不以创作为主业的艺术家,更能体现艺术创作的本色。因为他们的生活来源不是创作本身,而是因为对生活的热爱、对兴趣的忠诚而从事创作。所以这些艺术家的创作更接地气,更有生机,更能映射出真实的世界。

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从本质上是为人服务的。非专职的艺术家一方面借助艺术创作完善自己的素养、以艺术的方式把握着世界,使自身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另一方面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多不通过金钱交易,而是通过以艺交友、以艺求真、以艺求善、以艺求美、以艺求趣等多样化的方式传达着人的美好情感、丰富着社会生活、满足着社会需求。所以,这类艺术家更加可贵。

就第二个特点而言,“艺术新视线”所观察的向度是学养对于艺术创作的作用。学养是中国艺术创作的优秀传统。在中国艺术史上,举凡学养较好的艺术家,都能攀上艺术创作的高峰。因为学养为他们提供了观察世界、体验世界、认识世界的通道,让他们的触觉更加敏锐、让他们的判断更加精准、让他们的认识更加深邃,也让他们的技法更加精湛。苏轼的“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是其观察世界的独特方式,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所言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是盛唐诗人创作的境界。正是此类观察世界的独特方式、对独特境界的不懈追求,才会成就一代又一代伟大的艺术家。